2020-03-25 15:23:12
來源:科技日報
自大年三十至今,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ABSL-2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每天都要在實驗室奮戰到很晚,有時候甚至工作到凌晨。
中醫藥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表現亮眼。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餘豔紅在近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介紹道,臨牀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ABSL-2實驗室是國內唯一一個專門從事中藥抗感染研究的國家級實驗室,在SARS、H1N1流感、人類禽流感等國內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中承擔過多項國家緊急攻關任務。
中藥研究所進行中藥藥物評價的利器是“人冠狀病毒肺炎寒濕疫毒襲肺證小鼠病證結合模型”。
構建一種新動物模型是一項複雜工作。工作經驗豐富的崔曉蘭團隊很快確定了所有實驗條件和參數。結合中醫專家對新冠肺炎病機作出的“寒濕疫毒邪氣致肺失宣降”的詮釋,研究團隊首先模擬今冬疫源地武漢的氣候條件製備寒濕證小鼠模型,再結合西醫的感染性病原,使寒濕證小鼠感染人類冠狀病毒229E(HCoV-229E),採用寒濕刺激+人冠狀病毒229E感染構建小鼠病證結合模型,複製了與新型冠狀病毒相似病理改變的動物模型。研究人員通過檢測與病毒複製、機體胃腸道功能、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相關的多項指標,研究中藥對人冠狀病毒肺炎疫毒襲肺證的治療效果。
截至三月初,該病證結合模型已全面用於湖北疫區臨牀用藥、國家及各省診療方案推薦用藥的緊急評價,驗證了一批推薦用抗新冠肺炎中成藥品種藥效,同時對具潛在價值的上市中成藥開展篩選,發現連花清瘟、熱炎寧、苦蔘鹼、複方芩蘭、體外培育牛黃等一批極具臨牀應用價值的中藥。“中藥所成為國內第一家為臨牀用中藥提供動物實驗數據支持的篩選評價平台。” 該所所長陳士林介紹説。
驗證結果顯示,這些藥物可顯著減輕模型小鼠肺部炎性損傷、降低肺組織中病毒載量及炎性因子含量、並提高外周血中免疫細胞比例,藥效與本次臨牀療效相吻合。實驗結果與臨牀數據的相互佐證,為中醫藥的發展及進一步篩選有效藥物提供了依據。
“除構建病證結合模型,進行藥物篩選評價外,中藥所還系統開展了中醫理論探討、網絡藥理學預測分析、方藥物質基礎解析、公共衞生防控等多個方向工作,參與完成化濕敗毒顆粒、清肺排毒湯顆粒、宣肺敗毒顆粒等新藥申報中的藥學和藥理部分相關工作,其中化濕敗毒顆粒獲我國首個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臨牀批件。”陳士林補充道。
劉家昌
版權聲明 圓通快遞爆料熱線:0535-6631311